科研处、旅游管理学院共同举办 《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05-23浏览次数:10

为了了解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提升夜间文旅发展水平,2025年5月21日下午,科研处和旅游管理学院在慎思楼中303教室共同举办了“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是旅游管理学院的杨仲元博士。讲座由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雷若欣主持,全校近100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首先,杨仲元解释了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基本概念,剖析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定标准;其次,基于GIS核密度计算结果,杨仲元分析了34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呈现川渝、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地“多极并存”的分布格局,此外在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区也出现了小范围的聚集态势;然后,杨仲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的结果探讨了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来看,发现A级景区空间分布、城市交通线密度分布、城市消费场所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省(直辖市)人均消费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很强的关联度,证明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文旅资源分布、交通便利程度、消费场所分布、地方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最后,杨仲元对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方向提出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可以进一步结合城市灯光数据分析、交通可达性等方法开展多维度分析,发现全国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的其他规律,以便为夜间文旅活动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通过交流,在场师生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概念及其分布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如何提升城市夜间文旅消费水平产生了一定的思考和启发。(文、图/肖童 初审/朱学同 终审/雷若欣)